河北种粮大户70亩麦田一夜间被毁
近日,五一假期前夕,一场无声的战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悄然打响。夜色掩护下,开发商出动铲车,毫不留情地将已经抽穗结粒的麦子整片摧毁。网友拍摄的现场视频中,麦田一片狼藉,农民痛心疾首,哀泣于被毁的麦田旁。
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孤例。早在4月初,石家庄赵县便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悲剧,一位种粮大户的70亩麦田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据元氏县受害农民透露,现场施工人员并未持有合法的用地手续。如此嚣张的毁麦、侵田行为,究竟是谁给的胆子?谁又敢如此无视耕地红线与农民权益?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根基,承载着国人的饭碗。没有土地,粮食何以为存?我国拥有14亿的人口,每天需要消耗巨大的粮食和蔬菜。为保障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我们必须稳定粮棉油糖菜的播种面积,而这又依赖于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国土三调”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减少较多。
在市场化的驱动下,城乡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地区耕地的“非农化”和“非粮化”现象。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种粮收益逐渐抵消,农民逐渐将青苗作为青储饲料高价卖给养殖企业。“蚕食、围剿”农田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一严峻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并采取更为刚性的管控措施予以纠正。
这18亿亩耕地不仅是土地红线,更是国人的保命线。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来行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签订责任书并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我们要采取更严厉、更有力的措施,党政同责,先管好数量。也要标本兼治,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增强体制机制和执法的刚性约束,增加种粮补贴,以弥补农民不断下降的种粮收益。
只有坚守制度的“底线”,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才能让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固。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对耕地的破坏行为,更不能容忍对农民权益的侵害。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和民生福祉的斗争,我们必须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