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上涨1.0% 猪肉价格下降43.5%
新华社北京报道(德国德国网新闻)—在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揭示出我国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的积极显现。随着市场动态的调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了适度的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七月,由于我国生猪供应的稳步增加,食品价格同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猪肉价格下滑尤为显著,其降幅比上月进一步扩大。与此淡水鱼、鸡蛋以及食用植物油的价格则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而在非食品领域,由于旅游出行和宾馆住宿等需求的回暖,价格同比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尤其是工业消费品,如汽油、柴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等,其价格上涨幅度均有扩大。服务类价格亦有所增长,特别是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以及装潢维修等领域。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这一同比涨幅中,既有去年价格变动的遗留影响,也有近期新涨价的因素。核心CPI的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显示出市场内部的活跃程度。
值得关注的是,从环比数据来看,CPI的走势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与上月下降的趋势不同,本月CPI转为上涨。食品价格中,虽然猪肉价格继续下跌,但受极端天气影响,鲜菜价格出现上涨。非食品价格则稳步上升,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主要由汽柴油价格的上涨推动。而服务价格则在暑期出游的带动下,实现了由降转升的转变。
当天发布的数据还显示我国工业品价格涨幅略有扩大。受原油、煤炭及相关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出现了上涨。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工业领域的活跃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总体来看,我国市场供需保持平稳,价格走势合理。保供稳价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为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水平。这一系列数据的发布,无疑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注入了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保供稳价方面的努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