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庶人被关了57年,明英宗朱祁镇又为什么要释放
今天奇秘网小编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传奇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尽管他没有开国之功,也没有卓越的治国才能,但他因废除人殉、释放建庶人的举措而备受后世称赞。
朱祁镇为什么要释放建庶人?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建庶人,即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在朱棣发动靖难之战时,建文帝坚守皇位,一把火烧了宫殿,自己与长子消失在火海中,只留下年幼的朱子圭。朱棣登基后,将建文帝的后代贬为庶人,并将朱子圭囚禁在广安宫内,这一关就是五十七年。
朱祁镇成为皇帝后,经历了一次错误的决定,被瓦刺大军俘虏。一年后,他虽被释放回宫,但已失去皇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在南宫软禁的日子里,朱祁镇度过了七年的艰难时光。终于,他联合石享等人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回皇位。
重新掌权的朱祁镇决定释放永乐年间被幽禁的建庶人。这一决定引发了大臣们的质疑。有人认为,朱祁镇的这一做法与《大明风华》中的剧情相似,即孙若微向朱棣提出赦免靖难遗孤的观点。释放建庶人意味着承认朱棣清君侧的错误。
朱祁镇并未在意这些质疑。面对大臣们的反对,他坚定地表示“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展现了他的决心。朱祁镇的这一举动可能是出于同宗之情,也有人认为是为了尽快获得民心。但我认为,这是朱祁镇在经历了八年的磨难后,深深体会到失去自由的痛苦,因此决定释放建庶人。
明英宗朱祁镇释放建庶人这一举动虽然收获了很多好评,但对建庶人朱子圭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长期囚禁后,朱子圭对外界一无所知,无法适应新生活。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描述的,囚犯们在监狱里生活很长时间后,刑满释放后无法适应铁窗外的生活,有些人甚至选择自杀。据史料记载,朱子圭在重新获得自由后不久就离世了,这或许是因为他无法适应新生活的原因吧。
明英宗朱祁镇的这一举动展现了他的仁心和决断,但也提醒我们,自由是无比珍贵的,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