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板块相撞中消失的地壳去哪里了?
地球自古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地理事件,其中发生在六千万年前的大陆碰撞尤为引人瞩目。在这场宏大而壮观的“事故”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激烈相撞。这场巨大的撞击催生了现今巍峨耸立的喜马拉雅山脉,重塑了我们的世界地貌。
近日,一群地球物理学家运用前沿的建模技术,深入了这次大陆碰撞的奥秘。研究团队的成员Miquela Ingalls表示:“我们发现,自那次撞击以来,大约有一半的大陆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中。”研究者们对此发现感到震惊,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些消失大陆的命运。
通常情况下,当地壳构造板块相互碰撞时,由于密度的差异,浮力较大的大陆地壳会被推向高处,而密度较大且较为薄弱的海洋地壳则会沉入地幔之中。但这次的计算结果却指向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论:在撞击之后,印度和欧亚板块的地壳都陷入了沉寂。
研究人员David Roley指出:“确实有很大面积的地壳消失了,它们唯一的归宿只能是地幔。我们通常认为地幔和地壳是相对独立的,但这次的情况显然打破了这一认知。”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地壳和地幔的理解。过去的研究未曾考虑到大规模地壳下陷的可能性。这个研究团队在分析过去二十年的地壳板块数据并运用新方法进行评估后,认为大规模板块俯冲是最合理的解释。
撞击中,部分地壳被推向高处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部分被挤压到边缘地带形成了现今的东南亚地区,还有一部分则沉入海洋成为沉积物。但这些加起来仍然不足以解释消失的大陆面积。Ingalls表示:“如果我们没有遗漏任何数据的话,那么剩下的地壳一定是沉入地幔了。”这个假设虽然可能会在地球物理学界引起争议,但研究团队认为,这个理论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火山在喷发时会释放出地幔中极其稀少的物质,比如铅和等。或许正是那些下陷的地壳给地幔带来了这些物质,从而改变了地幔的组成和性质。这场大陆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表面形态,还可能影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深部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