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或曾是地球一部分 45亿年前核爆炸使月球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关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们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最近,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行星科学家维姆·凡·韦斯特瑞恩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这一观点得到了《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
在大约45亿年前的一次惊天大核爆中,地球的一部分物质被撕裂,逐渐演变成为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与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早期的观点相呼应。乔治·达尔文曾提出地球由于自转速度过快而分裂的理论,这一理论曾一度被天文学界广泛接受。但后来,“大碰撞学说”成为了主流理论,认为月球是在地球遭受外星体撞击时形成的。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阿波罗”登月飞船带回的月球岩石样本,对“大碰撞学说”提出了质疑。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重新进行了化学分析,并发现月球和地球拥有相同的同位素元素,包括氧、硅和钾等。这一发现暗示着地球和月球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凡·韦斯特瑞恩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理论,认为月球是在地球核心发生的一次巨大核爆炸中形成的。据他估算,这次核爆炸的强度相当于广岛投下的亿颗原的威力。长期以来,关于地球核心含有巨大核反应堆的推测已经存在。甚至还有证据表明,西非地区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发生过核爆炸。如果地球和月球确实同源,那么只有巨大的核爆炸才能将地球的一部分物质炸向太空,从而形成新的星体。
科学家们认为,浓缩的钍和等重元素随着岩石进入地球深处,如果这些放射性元素的浓度足够高,就可能引发核爆炸。这种来自地心的爆炸有可能将地球的一部分推向太空,从而形成月球。这一理论也能解释为什么地球所释放的能量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的现象。这种新的理论为我们揭示了月球起源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地球的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