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深陷致癌门 做到五忌可避免
关于味精的使用,背后隐藏着诸多细节与健康秘密。很多人喜欢在烹饪中加入味精以提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味精在高温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当油温超过120℃,甚至达到微波炉的加热温度280℃时,味精便可能产生这种有害物质。我们在烹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当我们在炒菜或是准备其他美食时,切记不要过早地加入味精。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含有味精成分的食物,更要避免在高温时加入。抗癌健康网建议,最好在菜肴煮好熄火后即时加入味精,这样可以保持味精的鲜味,同时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如果需要再次加热已烹制好的菜肴,推荐使用蒸制的方式,因为蒸制温度通常不会超过100℃,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味精转化为有害物质。
使用味精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禁忌:
一忌高温使用。在高温下,味精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最好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再加入味精。若需勾芡,也应在勾芡前加入。
二忌低温使用。温度低时,味精不易溶解。如果需要为凉菜提鲜,可以将味精用温水化开,晾凉后浇在凉菜上。
三忌用于碱性食物。在碱性环境下,味精会起化学变化,产生不良气味。烹制碱性食物时,如鱿鱼,不要加味精。
四忌用于酸性食物。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在使用味精时要注意食物的酸碱度。
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注意投放适量。过量的味精会产生怪味,还可能引发头痛、恶心、发热等症状。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6克。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肾炎、水肿等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食用。
正确使用味精可以为食物增色添味,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在烹饪时要特别注意,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味精更好地为我们的美食服务。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适量食用,避免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