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蜥脚类恐龙扶绥龙光是髋骨长度就有145厘米
扶绥龙:介绍古老恐龙的传奇
扶绥龙,一种诞生于白垩纪初期的蜥脚下目恐龙,距今已有1亿两千万年的历史。它的名字来源于其被发掘的地点——中国的广西省扶绥县。扶绥龙的传奇故事,从它的发掘开始,就引起了全球古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当我们谈及扶绥龙的外貌特征时,无不为其独特的髋骨结构惊叹。扶绥龙的髋骨前突,腹背部强烈向外扩张,腰臀部呈半圆形,边缘则带有锐角,腹部向内凹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髋骨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45厘米,这使得扶绥龙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白垩纪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
关于扶绥龙的名称来源,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和地域情感。其模式种名称“张氏扶绥龙”,便是以著名中国古生物研究学者赵喜进的名字命名的。而“扶绥”二字,则直接指向了这种恐龙化石的最初发现地——中国的广西省扶绥县。莫进尤等专家在2006年正式将其命名为“张氏扶绥龙”,拉丁文的含义就是“扶绥的蜥蜴”,以此表达对发现地和先人的敬意。
扶绥龙的化石发现之旅充满传奇色彩。最初发现的化石包括左髋骨、左耻骨、3个前端脊椎,以及少量的肋骨和左股骨。从长达145厘米的髋骨可以看出,扶绥龙属于巨龙类恐龙的一种。在中国,巨龙类恐龙大多出土于北方,如东北巨龙,因此扶绥龙是在南方出土的较少见的巨龙类恐龙之一。
这些化石是在中国广西省崇左市扶绥县被发现的,埋藏在统那派组中,从而确定了它是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莫进尤等专家研究发现,扶绥龙虽然是巨龙类的一种,但与其他巨龙类有所不同。其背肋没有气腔的结构,尾椎更加扁平,因此被认为是最原始的一种巨龙类恐龙。
扶绥龙的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白垩纪时期蜥脚类恐龙的生活状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恐龙起源和演化的宝贵机会。每一个细节的发现,都让我们对这位古老恐龙的传奇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