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入典将为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即将进入全新的时代,被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随着民法典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发生深刻的改变。这部法典之所以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法律,更是一系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则。过去我们熟悉的法律条款逐渐淡出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七编结构,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等,共一千多条内容,创下立法史的新纪录。这一变革体现了法律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对民事权利保护的提升。
小明作为一个“千禧宝宝”,如今已是大学生。他面临着父母想要通过房产改善生活的决策问题。父母年事已高,他们想把在北京价值千万的房子卖掉或抵押给银行以房养老。然而小明却忧心忡忡,担心父母失去产权后居住质量下降,抵押给保险公司可能无法收回成本。民法典草案中的物权编亮点之一便是新增的居住权制度,这一制度为解决小明的担忧提供了可能。过去,如果不卖掉昂贵的房产,很难依靠房产改善生活。但现在,小明的父母可以在严格实行居住权登记后,将房产卖出部分价值并保留居住权。这样他们就可以提前变现房产,用于改善生活,实现以房养老的法律保障。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对此解释道:“我以一个千万房产为例,如果保留居住权并以登记方式确定下来,那么即便卖掉了部分产权也不会失去住所。这个负担会一直持续到老年人去世后才消失。这意味着原本只能作为遗产的房产现在可以提前变现,用于养老、治病或改善生活质量。这不仅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也改变了老龄化社会养老的格局。”这一新增的居住权制度无疑为老龄化社会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可能性。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养老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加和谐稳定的未来。随着民法典的正式实施,我们期待这一制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每个人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