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2亿年后诞生首个星系 清除宇宙浓雾
首次介绍宇宙初期的星系现身:探究宇宙的奥秘又近一步
据悉,在宇宙大爆炸后惊人的短暂时刻内,首个星系已在宇宙历史长河中悄然诞生。据天文学家们的持续研究,这个神秘星系的出现时间是在宇宙大爆炸后的约两亿年。关于宇宙中的星系如何引发再电离过程的证据一直难以捉摸,科学家们对此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幸运的是,一项最新的研究正在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此次发现,得益于科学家利用特殊的“引力透镜”——艾贝尔383星系团进行观测。艾贝尔383星系团拥有强大的重力,能够像放大镜一样弯曲光线。借助这一神奇的特性,科学家们能够观测到遥远的星系并对其光线进行放大,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艾贝尔383星系团与地球以及新发现星系的特殊排列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借助现有的观测设备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合著作者埃彻-埃伽米表示:“得益于星系的自然属性,我们能够很好地观测到宇宙初期的状况。”
研究人员对这个星系的光线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测量其红移值来了解星系的特性和年代。红移值是衡量天体距离的一个重要指标,红移值越大表示该天体距离地球越远。最新发现的星系的红移值高达6.027,揭示了该星系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宇宙大爆炸后的约9.5亿年。该星系中的恒星年龄至少已有7.5亿年历史,意味着它们在宇宙大爆炸后仅仅两亿年左右就已形成。这一发现挑战了之前天文学家对首个星系诞生年代的认识。其他研究推测一些遥远的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五亿年。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宇宙首个星系在何时形成的问题,而且为我们理解宇宙如何进入再电离状态提供了重要线索。大约宇宙大爆炸后的三十万年里,宇宙中的氢气处于中性状态,但经过大约十亿年后,这些中性氢气开始被某种未知物质电离成为电子和质子。再电离过程使氢气释放出紫外线,从而清除了早期宇宙中的“浓雾”。这一新发现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随着科学家们继续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