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传位给了谁
武则天最终选择了将皇位传给第三子李显(唐中宗),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背后涵盖了多重复杂的因素:
1. 继承人的政治权衡
在武则天的时代,她面临着选择继承人选的两难困境: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或李旦,还是传给武氏的侄子武三思或武承嗣。最终,武则天意识到尽管武氏子侄在权力争夺中表现得野心勃勃,但他们缺乏治国的能力以及民众的支持。相比之下,李显作为李唐血脉的继承者,不仅更符合儒家的宗法制度,而且在“营州之乱”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号召力,仅仅十日内便能征集起五万的兵力,这令武则天意识到民心仍然倾向于李唐。
2. 政治合法性的考量
武则天的权力基础归根到底还是源于李唐皇室,作为唐高宗的皇后,她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如果贸然将皇位传给武氏子侄,无疑会打破与李唐旧臣之间的共识,动摇政权的合法性。在这个问题上,像狄仁杰这样的重臣以儒家思想进行劝谏,强调立子可享太庙祭祀的重要性,这无疑对武则天做出了重要的影响。
3. 避免身后权力斗争
武则天晚年通过主导李、武两家的联姻来缓和矛盾,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两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进一步激化。传位给李显,不仅能避免武氏后人遭受清算,还能确保政权平稳过渡。实际上,即使在神龙政变(705年)的推动下,武则天退位进程加速,但即使没有这场政变,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决定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最终,武则天以遗诏的形式宣布恢复李唐国号,这一决策既体现了她的政治智慧,也显示了她的远见。李显继位后尊其为“则天大圣皇帝”,她的陵墓也以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这个选择不仅让政权得以平稳过渡,也让武则天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得以保全。她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的篇章,展现了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