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的两大叛徒是谁
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的成功,部分原因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决策。朱元璋在晚年屠戮功臣,导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时,身边的武将几乎被斩尽杀绝。留下的文臣如方孝孺、黄子澄等,虽气节可嘉,但缺乏实战经验,难以与朱棣这样的军事天才相抗衡。
当朱棣挥军南下,攻至南京城下,他面对的是其父朱元璋精心经营二十多年的城池。南京城墙坚固,粮食充足,精锐部队的实力不容小觑。若建文帝身边有一员超强大将军,或许能守城待援,与朱棣展开决战,靖难之役的胜者尚难以预料。
城墙再坚固,也挡不住内部的背叛。打开南京城门的,竟是建文帝的皇亲国戚——十九皇叔谷王朱穗和表哥曹国公李景隆。他们看到朱棣大军旗号,便投降了靖难大军,使得京师陷落。
关于那把可能烧毁南京城的火焰,它来自何方?这可能是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我们更愿意相信,那是建文帝的自焚殉国。他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逃离皇宫。他选择了以死抗争,捍卫最后的尊严。历史上,只有帝辛和李存珂曾有过同样的选择。
朱棣最终推翻了自己的侄子,自立为帝。而那位帮助朱棣攻入南京的两大叛徒——朱橞和李景隆,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朱橞,朱元璋的十九子,建文帝的十九叔,曾夺人民田地、侵吞赋税、滥杀无辜。当他的谋反计划被揭露后,他与两个儿子被明成祖削为庶人,家人被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谷国也被撤除。
李景隆,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的姑表侄,建文帝的表哥,曾带大军与朱棣交战却失败。他在朱棣称帝后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等高位,但受到靖难功臣的弹劾,最终被削爵圈禁。
这两位叛徒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背叛主上,最终都遭到了清算,爵位也未能延续,令人唏嘘。
想了解更多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这两大叛徒的故事,请继续关注奇技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揭示更多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