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诊疗方案推荐处方研制的化湿败毒颗粒
北京3月23日电(德国网报道,记者田晓航)从春意盎然的京城,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出的化湿败毒颗粒,其临床试验申请近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领军人物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发布,其中将化湿败毒方列为适用于疫毒闭肺证重型患者的推荐处方。这一成果的诞生,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杰出代表。
据了解,该医疗队在武汉市的金银潭医院全身心投入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他们与前后方的众多院士、国医大师等权威专家进行深入研讨,以临床救治为核心的有效治疗方案。在无数次的与实践中,终于优化出了具有显著疗效的“化湿败毒方”。
围绕这一方剂,医疗队在武汉的多家医院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病例积累。在金银潭医院,截至3月20日,医疗队已累计收治患者146例,其中109例成功治愈出院。而在将军路街卫生院和东西湖方舱医院的临床试验中,针对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化湿败毒方的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这些医院在核酸转阴和症状缓解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改善。
在确定了化湿败毒方的疗效后,中国中医科学院迅速启动了中医药防治流感技术体系的应急任务。经过严格的药学研究和动物模型评价,依托西苑医院成功研发出化湿败毒颗粒。该颗粒于2月20日获得北京市药监局的备案。完成所有必要的药学研究后,项目组根据国家药监局的特别审批程序,于3月11日向国家药品审评中心递交新药注册申请。在经过严格的审核后,终于在3月18日获得了新药临床试验的批件。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在抗疫斗争中的独特优势,更是对全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无疑为全球抗击新冠病毒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