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贴春联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哪个朝代 受汉文化
奇人怪事 2025-06-24 06:35www.198978.com天下奇闻怪事
众所周知,除夕之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浓烈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纷纷贴春联,以表达喜庆和祝福。那么,除夕贴春联的习俗究竟源于哪个朝代?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理解这一习俗的深刻内涵。据史书记载,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源于宋代,而在明代开始盛行。明太祖朱元漳十分喜爱对联,他不仅亲自挥毫书写,还鼓励臣下们也创作对联。有一年除夕,他传旨要求公卿士家的门上都必须贴上春联。到了初一,当他微服出巡时,看到大街小巷都贴着春联,感到非常高兴。当他来到一户人家,发现这户人家没有贴春联,便询问原因。原来这户人家是做屠宰的,找不到人为其写春联。
说起除夕的风俗,历史可谓悠久。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会用击鼓的方式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所撰的《风土记》等史籍。除夕这一天,人们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这些传统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对联这一习俗在除夕之日的盛行程度尤为显著。它最早兴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在明清两代尤为兴盛。据史书记载,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佘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如今,每当春节将至时,家家户户都会贴出寄托着喜悦和祝福的春联。这些红色的春联不仅点缀了节日的氛围,更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精髓。
除夕之夜的喜庆气氛不仅仅体现在贴春联这一习俗上,更是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人们通过这一传统习俗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愿景的期待。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团圆、和谐、幸福的执着追求和珍视之情。
上一篇:检察机关依法查办唐国海、李廷荣、何永林 均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