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以逸待劳 对马海战大胜世界第三的沙俄海军

奇人怪事 2025-06-18 05:20www.198978.com天下奇闻怪事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联合法、德迫日归还辽东半岛。为答谢俄国,中国允许俄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使得整个中国东北及辽东半岛均处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内。

日本对此极为不甘,利用战争赔款大力扩充军备,并于1902年与英国缔结军事联盟,共同在远东对抗俄国。随着军事实力的增长及英国的支援,日本开始向俄国挑衅,要求俄国承认其在朝鲜的“优势利益”。

当时的俄国正面临国内革命的压力,而日本的挑战被政治家们视为转移民众注意力的良机,因此拒绝了日本的要求。由于担心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完工以及有英国作为后盾,日本决定采取一贯策略,于1904年2月8日偷袭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初期,俄国太平洋舰队接连失利,杰出将领在旅顺口海战中壮烈牺牲。为扭转局势、夺回制海权,俄国决定在波罗的海舰队中组建特混舰队前往远东。这支由7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等组成的舰队,被命名为太平洋第2舰队。尽管表面强大,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新旧舰只不一,编队航速低,水兵对新型设备不熟悉;漫长航程导致严重减员和士气低落;舰队出发时国内局势不稳,人心浮动;官兵缺乏训练,恐惧心理严重。

与此相反,日本海军士气异常旺盛。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旅顺战役的联合舰队训练有素,官兵大都有战斗经验。日本军舰在总吨位、航速、火炮射速和先进程度等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对马海战中,日本获得空前胜利,俄国舰队几乎被全歼。这一战果使得俄国一夜之间从海军强国的位置跌落,而日本仅付出了微弱的代价。沙皇因此失去国内支持,进一步推动了俄国国内的革命运动。而对马海战也对后世海军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证明了巨舰大炮的威力以及“机动、快速、灵活”是海军战术的灵魂。

在战争的硝烟散尽后,双方在美国的调停下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并放弃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不久之后随着英国“无畏”舰的下水,各国又展开了一场海军军备竞赛。这场战争既是蒸汽钢铁时代的产物也是其后世的启示。

上一篇:深度近视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98978.com 奇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轶事,奇谋网,奇闻异事,世界奇闻怪事,天下奇闻怪事大全,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