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欲锁死中国高端芯片10年
即使美国芯片法案正式落地,其投入力度恐怕也难如愿遏制中国芯片业的蓬勃发展。这一趋势的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全球芯片市场动态。当地时间7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备受瞩目的芯片法案(CHIPS plus),该法案旨在通过投入巨额资金来推动本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并试图以此遏制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崛起。该法案以程序性投票形式通过,虽然艰难地迈出了立法进程的第一步,但其能否真正提振美国芯片产业仍是未知数。这一法案的出台背景是美国面临芯片供应紧张、制造业成本上升以及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等多重压力。为了尽快推进法案落地,拜登积极呼吁并推动立法提速,希望借此为中期选举赢得有利局面。这一法案的真正挑战在于其能否有效应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挑战。尽管法案提供了巨额补贴和税收减免,但资金规模相对于全球芯片产业的庞大需求来说仍然有限。例如,三星一家企业就计划在美国投入巨额资金建厂。该法案可能迫使国际芯片大厂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引发全球供应链的动荡和不稳定。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这一行动可能进一步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化与重组。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建立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但在全球化和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这种封闭市场的做法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中国芯片业在自主发展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步,并且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尽管中国在芯片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在高端芯片和关键原材料方面仍依赖他人。尽管如此,中国的市场规模和产业链完整性为其在未来半导体竞争中提供了巨大潜力。总体来看,美国的芯片法案和一系列行动可能不会给美国带来太大的实际收益,反而可能进一步动摇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从长远来看,谁在产业链更完整、市场规模更大、关键原材料话语权更大的竞争中胜出,将成为决定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可能正处在一个输掉这场芯片竞争边缘的边缘。美国的这一行动不仅可能无法实现遏制中国芯片业发展的目标,还可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