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助力全球抗疫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球战斗中,语言服务行业如一道桥梁,支撑起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在这场无国界、无种族之分的抗疫斗争中,语言的力量显得尤为关键。
语言服务,是一种专注于跨语言能力,致力于信息转化、知识转移和文化传播等目标的专业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医疗合作需求空前高涨,从物资捐赠到医疗专家交流,都离不开语言服务行业的鼎力支持。比如,北京语言大学迅速研发的《疫情防控外语通》,为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提供了及时的语言支持;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编写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册》的多语种翻译,为意大利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
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中国经验的分享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张文宏教授的《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的多语种翻译出版,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和非通用语人才布局方面的积极成果,也反映了国家语言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疫情防控的全球性挑战也暴露出语言服务的诸多短板。医学领域的语言服务急需提升,普通译员在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疫情相关的医学语料库、术语库尚不完备。尽管中国向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专家组,但在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技术交流时,仍面临语言服务保障不足的问题。
无论是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还是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语言服务的升级。语言服务行业应充分利用语言智能新科技,打通上下游,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高校应推动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高端化,丰富国家专业语言和应急语言人才库的储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问题是人类的共同关注。优质的医疗产品和“通事通心”的语言服务,能够凝聚发展共识,加强人文价值认同。在这场全球抗疫的战斗中,语言的力量与医术的精湛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展望未来,语言服务行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