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燕军渡江进京
在灵璧之战后,燕军迅速向东南方向推进,于五月初七顺利攻下泗州。朱棣在谒祖陵时,赐给父老乡亲牛酒以示庆祝。《明通鉴》详细记载了这场胜利。
盛庸在淮河布下防线,试图阻止燕军的渡河行动。朱棣巧妙地派遣朱能、丘福率数百精兵乘坐渔船从上游绕行,于五月初九从后方发起突袭,大败盛庸,夺得了盱眙的胜利。这一战况在《明太宗实录》中有详尽的描述。
燕军继续南进,当盛庸独自率军南下,以数万兵力和数千艘战舰布阵淮南岸时,朱棣的军队面临了挑战。经过一系列的智谋与努力,燕军在五月十一日向扬州进发,于五月十七日到达天长。监察御史王彬原本打算坚守扬州,但属下的反叛使他束手就擒。五月十八日,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也归降了燕军。
在五月二十二日,朱允炆派出庆成郡主与朱棣谈判,提议割地议和。朱棣识破了这是奸臣的缓兵之计,并未被说服。六月初一日,燕军准备渡江时遭遇了盛庸的抵抗。在不利的情况下,朱棣打算议和北还。朱高煦率兵前来支援,激发了燕军的斗志,最终击败了盛庸。随后,燕军成功渡江,并在六月初六日攻至镇江,守将投降。
燕军继续南下,驻扎在龙潭时,朝廷震惊不已。朱允炆在殿间徘徊,寻求对策。方孝孺建议坚守待援,即使战败,国君也应为社稷而死。随后,李景隆、茹瑺等人被派去与朱棣谈判,但进展甚微。最终,在燕军抵达金陵之际,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被发现并遭到文官的围殴。次日,燕军抵达金陵,徐增寿的计划败露并被诛杀。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见燕王麾盖,开门投降。
燕王进入京城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拥戴他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这一历史性的胜利为明朝带来了新的篇章。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