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盛会与主旋律
一场盛大的运动盛会,其主题曲的选择无疑会激起人们的热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自然孕育出不同的审美口味。回顾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摇滚乐队缪斯(Muse)的《生存》(Survival)被选为主题曲。在广州的街头采访中,却鲜有市民知晓这首曲子。人们依旧津津乐道的是上届奥运会的《我和你》,以及多年前的《Hand in hand》。若非本地摇滚乐队沼泽的主音对同行作品的赞赏,缪斯可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成为了奥运主题曲的过客。
追溯至过去的盛会,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曲数不胜数。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雄风》,那激昂的旋律,即使今天唱来依然气势如虹。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首歌并非当年的亚运会主题曲,却能风靡大江南北。与《亚洲雄风》同样具有气势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Hand in hand》,其副歌部分也极易让人产生共鸣。而保罗·麦卡特尼的《Hey Jude》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其副歌部分“Na na na na”的旋律易于引发全球人民的共鸣。
时光荏苒,运动会的主题曲潮流也在不断变化。有人对2008年的《我和你》提出质疑,认为其深情有余而力量不足,不够符合运动会的气氛。谈及此次伦敦奥运,缪斯乐队的《生存》因其前奏长达一分半钟而影响了传唱度。这支后摇乐队的主旋律与国人习惯的晚会歌曲有所不同,但对于热爱摇滚的英国人而言,摇滚与晚会歌曲一样,都是他们的文化特色。
八年前,雅典奥运会上冰岛女歌手比约克的演唱让人印象深刻。她的风格独特且非主流,虽不够铿锵有力,但其舞台美学却让人难以忘怀。而在伦敦奥运开幕式上,音乐名单星光璀璨,既有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走红的音乐巨星,也有当代活跃于各大音乐节的代表人物。虽然主题曲的选择并不够“亲民”,但却不失为一首充满英伦特色的酷劲主题曲。开幕式运动员进场时,那首曾在夜店舞场上出现过的电子舞曲《Galvanize》让人精神一振,仿佛宣告着:这才是伦敦独有的风采!